查看: 321|回复: 0

《金瓶梅》抄引《水浒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9 19: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金瓶梅》抄引《水浒传》?
  《金瓶梅》与《水浒传》有着内在的因承关系。《金瓶梅》在多大范围内、多大程度上,又是采用何种方式抄引《水浒传》的文字,这是研究《金瓶梅》成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将《金瓶梅》抄引《水浒传》的文字大体拈出,以备考稽。即使从资料的角度来讲,为《金瓶梅》的研究者提供一份较为完备的资料,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金瓶梅》与《水浒传》重叠部分的比较研究
  明代嘉靖年间,《水浒传》已有多种刻本传世。《金瓶梅》成书在隆庆朝前后,它用以抄引的《水浒传》当是嘉靖年间流行的郭勋刻本。可惜的是现存的郭勋本仅残存一卷(第十一卷,即第五十一回至五十五回),所以无法与《金瓶梅》比较。现存最早的《水浒传》全本,是万历十七年天都外臣序刻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此刻本出现在《金瓶梅》成书之后,故拿它与《金瓶梅》比勘,似不合适。但沈德符在《野获编》中指出:“武定侯郭勋,在世宗朝号好文多艺能计数。今新安所刻《水浒传》善本,即其家所传。前有汪太涵序,托名‘天都外臣者’。”可见天都外臣序刻本《忠义水浒传》的祖本就是郭勋刻本。天都外臣在序文中又说:“近有好事者,憾致语不能复收,乃求本传(《水浒传》)善本校之,一从其旧,而以付梓。”可见天都外臣序刻本不仅以郭勋本为祖本,而且“一从其旧”,并没有任意改动。这个问题已为郑振铎先生的考证所证实。郑先生在《水浒全传序》中指出:“经我们拿它(指天都外臣本)来与郭勋本残卷对照,证明它是郭勋本的一个很忠实的复刻本。”可见笔者还是可以拿它来与《金瓶梅》作比较研究的。
  《忠义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至二十七回的大部分文字,被《金瓶梅》作者分别抄录在该书第一回至第六回,第九回至第十回,第八十七回之中,这就形成了《金瓶梅》与《水浒传》的重叠部分。而所重叠者即为武松打虎、武松杀嫂的故事。这个故事对《水浒传》来说,只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故事,在全书情节发展中的地位,可以说并不十分重要,而对《金瓶梅》来说,则是一条情节发展的主线。《金瓶梅》正是借用《水浒传》中的这个故事,演衍而成为独立的一部巨著。将《金瓶梅》与《水浒传》的重叠部分加以比较研究,无疑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金瓶梅》的成书过程、作者,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艺术才能等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下面我们就几个主要问题试作比较。
  一、关于武松打虎的故事。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几乎以整回的篇幅,详尽、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而在《金瓶梅》中则作了大段的删节,以极少的篇幅作了概括性的描述。
  1.《水浒传》写武松投奔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处躲灾避难,得遇宋江结拜兄弟。后因武松思念在清河的兄长武大而拜别柴进、宋江。《水浒传》不仅对武松投奔柴进的情况,结识宋江的情况,而且对宋江如何与武松洒泪作别等等均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而《金瓶梅》则以数言轻轻叙过,并删去了结识宋江的情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4-6-1 15:17 , Processed in 0.254866 second(s), 21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