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2|回复: 0

一个清华学生留学香港后对人生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6 04: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98年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粹的犹如高中生,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个别的理工学校里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让我一见就酡颜心跳。未来是什么对于我就是“读完研再说”,反正成绩还行,不读白不读。天上掉了馅饼,用我的兄弟的话来说。香港正好回归一周年,教育部要遴派一批本科毕业生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以增强两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换。清华当然要占不少名额,系里的几个牛人去了美国,因此这个饼就掉到了我头上,确切是个很好的饼,不必考g、考托、全额奖学金,连什么手续都是学校和教育部包办了,我分文不花,后来香港科大的联系人埋怨中国的办事效力和程序繁缛,至于怎样的麻烦过程,我至今都一窍不通。

  香港科大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来到了香港。依山傍海的科技大学美得如同世外桃源,古代感的修建更让我们爽眼。当时的一个哥们说:“妈的,就是用银子在荒山野岭堆出来的,这样的物质条件算是让我满足了。”后来得悉就是亚洲最美丽校园,倒也丝绝不怀疑。据说是香港**屏蔽**觉得了商业和服务的上风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衅,而科技就是竞争力,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公司一年的纯利。组织的参观,教授的讲话,英语的培训很快就从前了,当时的离奇快乐也褪得干净,每天面对这青山海景,最后也麻痹得没有感觉了。由此可以揣测娶一个英俊老婆是没有多粗心义的,假设不是为了夸耀。教授大多是华人,台湾和大陆出生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数派,很多都是在北美的名校里拿了phd,奔这里的高薪来了,他们的phd头衔总要和名字相片挂一起,挂一辈子,harvard和standford之类确当然就香了。正传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万港币,也就是一个月可以买小汽车,比正常的美国大学高。知识真的值钱了,让我们布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有回和教授们吃饭,谈及大陆大学教学的待遇,他们就感慨:“常识分子真被便宜到了可耻的田地。”我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不是我的错。然而钱不是好拿的,很多先生恰是三十出头,教授职称还未得手,和学校只是几年合同,其他的学者也不断在申请进来,因此压力颇大,辛勤水平比公司打工仔有过之而无不迭。既然自己做学识要紧,造就学生的事就要往后排了。刚进来时很多老师和我们亲热讲话,之后就不见了,良久不见就不认得。研究生当然有导师的,只要自己不去找他,他是肯定不会找我的。上课之后就是绝对的自由,当时自由得很是惬意。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愿望没有被知足,二是它得到了满意。这话确实是部门的真谛。当我住在这绝世漂亮的地方,可以为所欲为的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帐,可以任意的安排自己时间时,最初的半年里,却发现情感江河日下。西方化的建造设计将个人的所谓privacy维护施展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础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单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好心思去敲门。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犹如消散了普通。同住一起的是三十好几的叔叔级人物,偶然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间里做研究,劳碌的无瑕顾及别人。

  平心而论,对一个成熟的研讨者,假设他有断定的目的和兴致,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筹备投身迷信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是我种茫茫睁着无知的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那种茫然的苦闷感觉真是难以描写,找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停的喝水,依然感觉不舒服。

  悼念在清华的破楼里彼此串门打闹的日子,思念抱着篮球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是缅怀解决不了问题。以孩子的心理去进入成熟谨严的环境,不可不说是一次考验。

  多年的功利教导的辛苦培育,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发明完整的受骗。我在胜利的通过了一次次考后,终极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距人生的测验,这个所谓的优秀学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合乎那个“优良”的外在尺度来麻木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育过。我学的任何课程都无法帮我解决当时的苦恼,那么每天学那些微分方程又是为了什么?还去为了父母的微笑,人们的赞成吗?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了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由,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迷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面前,可是不知道还应不应当这样走下去,这状态岂非就是我的追求?一个智商还很好的人尽力多年就变成这样?

  这是一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裸露出来,柳州seo,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仍然将被很多师弟师妹们面临,我信任在清华依旧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当看到他们无邪的探讨: g 2***, 托 6**,gpa 3.*, 学校名次top **, 好像多少年的辛苦就只为那么点数字,人生的最终标就是goabroad. 我无法不为他们忧愁。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重要起因。

  很多人没有对做研究的真正兴趣,但是用尽了精力去失掉一个去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机会,就弥漫在粉饰不住的喜悦里,甚至对人生毫无真正计划,对自己的兴趣一问三不知,为出国而出国,那将在离别父老乡亲后去迎接苦闷的开始。

  香港的学生很实际,决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斗争,假设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当真让我们一批朝三暮四,心不在焉的大陆学生汗颜。

  生活在香港
  都说香港是弹丸之地,其实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不算小,不过大多是山,可应用的地方不多,很多商业区都是添海造出来的。亚热带的气象,又在到处是山和海湾的地方,景致当然好。香港的天气比北京舒服一万倍,冬天冷不了,夏天也不太热,甚至没有显明的四季感。只是上半年气象有些潮。成天都有湿湿的感觉,北方人有点受不了。

  香港的交通极其发达,公共车从不拥挤,也很少堵车,可是香港的途径比北京的窄得多,车也不会少,布局和管理更好而已,看来北京走向国际化还须努力。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东西也不算贵,电器和服装可能比北京便宜,特别是国际名牌,由于没有关税,肯定要比大陆便宜。因此不用带很多衣服来,足够便宜了。但是服务业,比方吃饭,理发,波及到员工劳动和地租的就要比大陆贵好几倍。可以随意往来深圳也是在香港的一大好处,一天可以轻松往返好几回,在香港读书的学生可一得到香港的常设身份证,加上护照上盖个章,就可以自由出入境了。

  常有人问及香港的影视明星,可是到了香港就觉得那些人也只是打工仔,背地是更有影响力的老板,一旦老板不想捧了,明星就会很快消逝,新人会取而代之。看到他们卖命地载歌载舞,其实也是生存需要,在贸易社会里那是相对的驱能源。
  香港的金融和资讯服务相称发达,在所谓第一世界里也算相称凸起,可以很便宜的享受到信誉卡,电讯,互联网服务,所以有些人在香港呆久了再回来反而不适应了,主要就是这些方面,当然还有其他轨制等软件原因。

  说到学校的生活,物质条件比海内任何大学好,甚至条件好过美国不少学校,香港的学生很少住宿学校,因此一到周末放假学校就很冷僻。通常大陆学生独享学校装备,偌大电脑房和体育场,舒畅的游泳池,都有不少美妙回想。学生宿舍前提很好,能够做饭,自己做比在餐厅里吃来的廉价,因此大陆学生会乐此不疲,周末常三五成群,做吃的为乐。餐厅里中西餐都有,中餐以广东口味为主,忙起来时以养分为重,口味错误也只能勉强吃了。

  现在在香港的大陆学生不算多,总共有四五百人,各个学校都有学生联谊会,是比较疏松的组织,也有一些机会认识朋友。周末会组织放放片子,搞舞会。邻近考试或论文时,谁也没心理搞运动。香港的学生不错打交道,在成熟的社会里长大的人,心理绝对简单且好玩,不像一些大陆学生常常过分打算自己的明天,将自己逼的很累。他们对大陆也徐徐感兴趣,虽然他们常常不知道湖南和四川,只说得上秦始皇和毛泽东。只有自动点和他们交流,是可以结识不少朋友的,粤语不是阻碍,很多人可以听一般话,而且,广东话不难学,不留心就上进不少。

  关于工作机会

  很多人就终于跳到北美去了,大多还是接着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只是跳板。
  在香港留下工作的机遇不多,假设在进香港的第一天懂得这一点,是有好处的。也有回祖国的,我就是,因此我在这里写文章了,看到很多朋友讯问去香港读书的问题,作为过来人,就写了这些,假设能给这些朋友供给一点有利的信息,就很满意了。

  上次写了文章发表在海外学子版,很多朋友给我回信,给了我很大的激励,真的没想到过自己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影响。留学的经历给了我很多,简直是一个本性难移的过程,在一篇文章里是不可能都讲完的,因此我再写一个续集,好莱坞搞续集纯是为赚钱,我呢是什么都不图,万一有ppmm看了之后找我,最爽不过。将心底里的一点点“肮脏” 都暴露出来,可以畅快讲了。

  凡事都是虚空

  来自发展中国度的人,未免在神情上都多一丝生存缓和,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尤其让人感到到这一点。看不到出自心坎的笑,连谈话时也好像只有一个主题:今后有什么盘算?每做一件事,都在问自己:对我有没有好处?

  坦白的说我自己刚到香港时就是这样,只感到自己多么没下落,无根无底的飘在他乡,我要努力啊,毫不可挥霍自己的任何精神,房子,车子,声誉,地位,还有美丽老婆,我什么都要啊。要学最能给我带来好处的东西,去做最有利自己的事情,直到我成功。当时我就是这么典型功利,到现在我都想这样大骂自己。

  数学指出函数的极大值往往在最不稳固的点取到,人追求极其就会失去内心的均衡,到时候就不难体会到数学原理的深入。我很快让我的功利心理逼到无路可走了,对所学的东西猜忌,担忧自己变成书呆子,对自己有信念,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找不到让身心安静的乐趣,每天都在心潮起伏。最后我去找学生辅导员。笨拙的诉说倒未几提了,不外我记得他大胡子的脸有了微笑,眼睛里放出宽容而平和的光。他告知我觉的我很有意思,他第一次碰到这么坦率的学生。“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你疑惑得不错。“之后就翻出圣经来,给我读某些章。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竟是圣经里的话语。那是我看到的最为震惊的一句话,也是我后来认为最深刻的一句话。中国人很难理解,对在功利教育里陶冶过来,缺乏人格教育的中国学生,更无异于晴天霹雳。成就,offer, 学位,这样那样的好处,每天拼命合计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假如你忽然死掉,世界将会怎样?世界将一样壮丽,地球转的一样快,太阳系每天在宇宙中换一个地位。大海还是大海,波澜仍是波涛,一样的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你的亲人可能会掉眼泪,但是四周的人在三个月内将你忘个清洁,那是你曾经那么在乎他们怎么看你的一群人啊。假设上帝存在,在他的眼里,你是多么可怜的小虫子,会计不能不会的194个分录,你遗漏了多少,在活着的短暂岁月里,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都不曾高兴过,用尽心力去凑集一大堆外在和心灵没有关联的小东西,只是出于对将来的没有信心,小小的心灵在濒临燃烧的一天还在发出那个愚昧的声音,让你繁忙,让你忧虑的声音:我要,我还要。天底下充斥了这样的小虫子,当一个分开了,又有一个来了,做着同样的事情,汹涌着同样的小小动机,受着同样的煎熬。于是上帝要感叹了: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已过的世代,无人**;未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留念。
                                             ――圣经 旧约 传道书

  我不是在传教,当时的辅导员也不是在传教,但是让我立刻看到本身的微小,物质追求的虚妄,内心的愚蠢。看看资本主义的学生辅导,是不是比我们这边高超多了?马哲曾辅助过我们什么?
  不要忧虑

  “不要为来日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播种,上天尚且要赡养它,原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人比飞鸟和百合花珍贵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等美国 offer 的时候,经常梦到接到牛校offer, 适度快乐到醒,更为郁郁,感慨“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样的故事大家听了不会太惊愕,由此不难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进中举了。而得到offer的人到了海外,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梦醒时候。
  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生命本是如斯俏丽,连飞鸟和野花都可以纵情地享受上天的恩赐,而这些有高级思维的聪慧人,却活活让思维搞得神情郁郁,哀声叹气。
  常有人感慨西方人笑起来那么实在,那么出自内心,探讨起来,又归纳到他们更有钱,他们的社会更发达。可我觉得那不是原因。原因就是他们比中国学生更亲近飞鸟和野花罢了,更靠近《阿甘正传》里的弱智罢了。他们更天真,相信那个万能的上帝会永不抛弃他,因此他们可以少想很多的问题,反而过得更顺利,在团队里表示得更凝集,由于过火的私心是无法向大家独特的上帝交代的,他们可以很快做出一个microsoft,一个dell,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北慷慨正,联想,新浪,治理层一年的地震比台湾还多, 这么多年来,连冲出亚洲的野心都没有真正实现过。 这难道不是上帝给西方人带来的好处,耶稣说信我就可以得救,不论这个上帝是不是虚拟的,但他在事实上弥补了人道的巨大空缺,人家的microsoft就证实了他的存在,正如计算机的虚构内存,尽管虚拟,但事实上的作用是伟大的。中国学生总是怀疑这个看不见的上帝是否存在,更在暗里里说,他对我能带来好处吗?实在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只信好处,从古时的考八股起,读书就是为了好处。所以,大家每天活在惧怕没有好处的愁闷里,想靠自己小小的思维,在着巨大的世界系统里去谋取好处,上帝忍了泪水,背过脸去。

  思维的无奈

  我并不主意虚无,只管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努力去指出物资寻求的虚妄。正如萨特以为,人生本是本无意义,但是怎么解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王朔的意义在于砸碎那些没有意思的假高尚,伍迪.艾伦的意义就在于一直指出人生的荒诞。如果一切都是那么好笑,我们怎样面对天天的24小时?然而活着就是这么简单,它只是一个过程,简略而天然地产生,甚至于任何干扰和关注都是多余。就像飞鸟擦过天空,野花悄悄地开放。能把什么东西叫做当初吗?你能占领什么货色吗?所有的意义只在时光的流动的河中。就像一团火,哪个焚烧的过程才叫火,一旦进程结束了,火不存在了。人的思维在作祟,它是一个双面的东西,它不老是带给我们利益,固然咱们对它有那么多自负。思维在良多时候重大地烦扰了那个自然的生命过程,它在想单个的状况好不好,值不值得,合分歧标准,能给本人带来什么,因此我们很快变得不快活,不平稳,再也无奈享受那种自然的喜悦了,正像被摄像的人,他的表情破刻不做作起来。可怕片里的鬼魂可能始终未曾呈现,人们却开端牙齿打颤,是被自己思维折磨罢了。学盘算机的友人确定晓得操作体系将一个过程悬挂起来的意思。人的那个笨拙不堪的思维,凭什么要常驻内存?它那么长期的运行,又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为什么不在必要的时候吊挂它,去享受性命的天然?清楚这一点将转变你的生涯,思维会使你陷入抵触,许多时候它是过剩的,居心去领会,甚至用毛孔去感触就足够了。当你不再断定,不再辨别,不再比拟,不再衡量,你就立即、协调起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还用斟酌什么呢?“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连言语都是多余,因为语言来自思维。佛陀的捻花一笑,详跟的神色,虽静坐,仿佛已奔腾世间一切,他坐在了那个生命的基本之上, 再也不一丝的不和谐。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到海边听涛声,坐下来看着太阳落下,那会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当太阳没下去,晚霞慢慢褪去色彩,波浪依然微微拍打岸边,幕色从四处将我围过来,静默中我会在心灵里升起喜悦,感觉到冥冥中那个永恒的气力,它在牢牢将我抱住,天地万物和我一样同在,也被温和地抱着,我将永不孤单,永不伤心,永不失望,由于那力气就一直在那里,将永远在那里,我是它的赏赐,我的灵魂从未像那时一样枝繁叶茂,内心从未像那时一样安静和谐。

  我不用去分辨那种力量,是上帝也好,上天也好,老子说的道也好,有什么关系呢?分辨只是是思维常干的蠢事罢了。所有的心灵都是一样的,因此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那个和谐的状态,就像收音机有那个频道一样,只不过太多人没有调到过。太阳,大海,月白风清,燕语莺声,生生不息的物种,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只在我们断暂的生命里才可以感想到,可是太多的人从不念及。他们将自己全部地交给了少得可怜的脑细胞,心灵交给了那个低劣的 cpu,时时刻刻在做狭小不堪的运算和判定,因此才会长时间挣扎焦急,只看到85分和90分的差别,5000元月薪和10万年薪的不同,牛校和烂校的分辩。因此“郁闷”,“无耻”,“不幸”,“不爽”,“急”,这样的词汇就开始在嘴边泛滥了,就像破电脑的犯错提醒一样多。

  本没有打算再写很多了,关于人生的刨根问底原来就是沉重的课题,无异让学业繁多的学子们再怀疑自己,平添忧虑。倒不如多说点逗乐的事,每天多嘻嘻哈哈一阵。

  前未几见到北大的一个女生,说我前面介绍香港的文字很适用,后面的文章就越来越看不懂了,[五]民间土方医疗,可以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像我一样想这些问题的,特殊是女孩,一天多说几声“挺好的”“好温馨哟”就算过得很好了,古今中外都不曾出过一个女哲学家。但是,这位未曾谋面的北巨匠弟在等我的续集,谢谢你,xmdl(阿扁鱼), 我不愿让你绝望这一篇是为你而写的。

  我们看的人文书前面提到的女生就问我,在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成是什么,我答复是长了见识。就像在小地方呆久的人出来见了大海,这个收成大得很。因此我匆匆地学会了真正的谦逊立场,越来越否认自己所可以懂得到的,可以意识到的只是这世界的太小一局部。在我的脑力范畴外有太大的空间,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过多的自信,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干着作井观天的蠢事,争论着盲人摸象的争辩。

  清华北大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想,很多起源于藏书楼的人文书籍,由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多半在那里搬书回来看。可是那些书多产于七十,八十年代,根本上是被一把姓马的刀阉割了的太监式的书,我不怕得功臣。怎么阉割法?举个例子,“总体而言,宗教是唯心的,过错的世界观,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宽大国民…”从此,你知道了这一点,你么读释迦,读耶稣,读老庄,都觉得如同太监一般古里古怪。

  在红色的年代里,马刀所向披靡,包含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曾国藩到蒋介石,都少有可以逃脱的,由于他们有“阶层局限性”。

  但是我到了香港,就看到了很多台湾的书,很多香港的书,本来这些书本不象太监的,甚至不比姓马的书少阳刚之气,可以读得让人忘食,哎,可怜它们的被阉。这些都是我以前头脑以外的东西,因此我立刻知道要谦虚了,人总是受着他的阅历和环境的宏大局限,他甚至不意思到,没有取舍地被限度隔离着。

  耶稣呢,用我们的眼力看,他太失败了,没有妻子,没有儿子,没有屋子,没有财产,没有位置,最后还要被钉逝世,他只是游走于四方去救助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有余的目光总是看到了世界的外面,由于他也到过更高的维度里。

  庄子至今看来还是活得最浪漫最潇洒的中国人,他是超脱的同义词,他也是高维空间的蚂蚁。
  去读他们,去体会那种来自另外一个维度的智慧的震动,尽管你可能无法改变无奈的事实,但是可以深刻地改变自己,尽管无法摆脱繁重的肉身,依旧无挑选地活在平面上,但是,心灵取得了自由。乐意升起你的心灵吗?

  每个人都是绝无仅有的,而且我们永远只能是自己,卢梭说的,对于全部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确是全部。事实上我们只对于自己重要,假设我死掉了,没有几个人会在三年后坚持对我的记忆,假设我苦楚,没有几个人会有真正的同情,由于太难了,每个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意识。因此我们要独立,活着就是成为自己,那个空前绝后的自己,去寻找自内在的完善与和谐,去实现句那没有抉择的话: i am who i am。

  simply because i am not and can not beanyoneelse.可是我们受教育,教育的目标就是教我们忘掉自己,去变成一个称为标准的人,不是这样吗?从小学起我们就要评三好,树标兵,学雷锋,学赖宁。老师总是看到我们的恶习,“你那样子不合行动规范,不可耻吗?”

  到了大学,我们又自在了多少呢?我们照旧看别人,看典范,看所谓成功者,我们仍旧活在要忘掉自己的标准包抄中,去bbs看看,好像所有人都同一了口气,gre 2400,拿了牛校offer, 签了有名外企,找到了ppmm,牛啊,爱慕啊,爽啊,历史走到了21世纪,北大和清华人只剩下一副面貌了,每年招了很多新生,最后就剩下了一个。

  比较是有意义的吗?作为一个举世无双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全体主宰,为什么要什么都和人家比才可以找到意义?为什么当别人考g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考,为什么考不过2200就要愁闷?为什么billgates成功的时候,我也必定要学计算机?可是自己和别人是如许的不同,些不同莫非可以在一些欲念的驱动下容易的疏忽?

  崇拜是有意义的吗?明星是需要那样追捧的吗?中国的那支烂球队是需要那么多关注的吗?
  当我们倾泻盼望的时候,他们借此赚到了更多的银子,活得更加嚣张,更加让我们扫兴,我们是在给富翁们献爱心,爱心那么多,为什么不献给需要爱心的更多的人们,为什么不献给自己,无独有偶的自己?

  当我们崇拜自己,酷爱自己,追捧自己,关注自己,我们就都也是明星了。这样盲从将无法发生,起哄将无法发生,个人崇敬将无法发生。这个意义大的很,至少大跃进将不发生,文革将不发生,我们的经济有可能早三十年走上正轨,现在我们不须要拼命飞跃重洋,中心到处所的官员就不要象现在一样,在亿万人没有工作时还极力吹捧7%的gdp增加,就像阳痿的人,为了脸面,慎重地去申明:请看我稠密的胡须,年增长率7%。

     不知道多少人可以耐烦有共识的看完这个帖子,但是看完后却冲动的想向每个好朋友推举。对于人生的追求、香港的开明及其他、大陆人被蒙蔽太久、海外学习生活的好处和收获、是否出国以及为了什么出国,好多好多曾经是我想过滴为之郁闷过滴,幸好有留美归来的老师点拨,有joe的严格“质问”,才让我渡过了当初的挣扎和煎熬,现在的心情已经阔别那种浮躁和焦灼了。由于学会观赏不同的美,理解爱护和付出,因而每一天都很愉快。这一篇帖子真的是让我看到残暴急躁下面自己真正缺少什么,好好收藏!有机会还是要出去看看好好体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4-5-17 15:22 , Processed in 0.130530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