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2|回复: 0

飞蝇钓-解释-介绍-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6 22: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飞蝇钓
飞蝇钓-解释
飞蝇钓是发源并流行于欧美的一种钓鱼方法,由于钓者在钓鱼过程中钓线舞动优美而获得钓中舞者的美名。飞蝇钓的英文名称为Fly Fishing直译为飞钓,是指钓饵模仿飞行中落水昆虫引诱鱼类捕食而得名,属于拟饵钓的一种。钓饵是用禽类的羽毛捆扎在钓钩上,制成惟妙惟肖的各类昆虫,称作毛钩。飞蝇钓所用都是专用装备,一般都无法用其他钓具来代替,并且通常价格不菲,故称做钓中贵族或者钓中高尔夫。

飞蝇钓-飞蝇钓装备
  飞蝇钓采用专用的装备,飞蝇竿、飞蝇轮、飞蝇主线是不能使用其他钓具来替代使用的。飞蝇钓线包括:飞蝇备用线、飞蝇主线、飞蝇前导线。钓饵使用毛钩,故飞蝇钓法也称做毛钩钓法。

飞蝇钓-飞蝇钓饵
  飞蝇钓饵通常称作毛钩,是使用禽或兽的毛发绑扎到钓钩上制成。毛钩的外形主要模仿钓场中鱼类在自然环境中捕食的昆虫、水虫。根据对象鱼所在的水层不同,毛钩又分成干式毛钩用于钓取水面捕食的鱼类,湿式毛钩用于钓取水中层甚至水底层的鱼类。

飞蝇钓中的抛投技术可以说是飞钓的核心技术之一,这项技术是靠飞蝇钓线飞舞产生的能量带动接近零重量的毛钩到达标点。

  如果说飞蝇钓法中的抛投技术可以决定一次钓鱼的成败一点也不过分,即使是在做抛投的过程中对钓鱼人和观钓者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在玩飞蝇钓的人当中使用过头式抛投法是最为普遍的,做过头抛的主要动作可以分为:后抛、前抛和发射钓线三个阶段。通过预先的抛投也叫预抛投或者假抛投储藏能量,当钓线的动能达到一定得程度时即可发射钓线将毛钩送达标点。

预抛头(假抛投):在这个阶段是钓者在钓线落水前操作钓竿在10点钟位置到1点钟位置间反复摆动,同时另一只手在钓竿摆向后方的同时从飞钓轮中拉出钓线直到空中摆动的钓线长度足够需要抛投至标点的距离。

后抛:这是每次抛投的开始,先将钓线用手从轮中放出适当长度约3米左右,持竿手轻轻向后摆动钓竿略做停顿使钓线向后方完全展开,这里需要注意这个停顿很重要,时间长了钓线会失去动能而下落,时间短了就会产生像鞭稍一样“啪啪”响的效果。严重的话会甩断甚至甩掉毛钩,初学者需要反复的练习。

前抛:基本的技术要点与后抛类似,只是方向由后变前。而在抛投过程中的停顿要点由于可见钓线的伸展情况而相对于后抛时简单一些。这个停顿的时间就是以钓线即将全部展开为止而使抛投由前变后。相同的道理也可应用于后抛,在初期练习的时候可侧身向后观察钓线情况。

  当钓线在反复的假抛投中积聚到足够的能量将足够长的钓线抛出时,最后由前抛结束一次完整的飞蝇抛投,在钓线落水的同时放低钓竿使竿尖指向标点位置。飞蝇线会以一个完美的曲线落在水面上,只在水面上略有涟漪,而不至惊吓鱼群。

飞蝇钓的线分为三种,备用线、主线和前导线,有时候也在前导线上再接子线起到节省前导线消耗的作用,延长了前导线的使用寿命。

   备用线——采用尼龙编制线,接在主线上另一头和飞蝇轮连接。备用线的目的之一是延长整个线组已达到溜鱼时能有最大回旋余地;其二是增加了飞蝇轮线轴的直径,减轻了主线的弯曲率,以降低主线在拉出后由于绕轮所产生的螺旋效应。
主线——飞蝇主线是飞蝇钓的灵魂,由于飞蝇采用的毛钩重量几乎为零。要想达到零重量假饵的抛投,达到“飞”的意境,靠的就是飞蝇主线的自重,所以主线也称作重量线。飞蝇主线的结构是橡胶外皮内包多股尼龙丝。主线的型号除了通常的号数区分外;还按照用途分为浮水线(F)、沉水线(S)和悬浮线(I);按照抛投分为重量前置(FW)、两端渐缩(DT)以及全等线(L)和远投专用线(ST)。

    前导线——飞蝇钓的前导线与其他钓法不同,它的前导线是渐缩线也就是说愈往前端线径愈细。这是由于主线与前导线连接时线径相差较大,且需要将主线的抛投能量顺利传导到前导末端的毛钩上所采取的必要设计。前导线的型号与其他不同不是按照号数直接区分的,而是以“X”来表示。“X”前边的数字越大,则表示线的尖端越细。前导线也按照需要有不同的长度,但是它的“X”数与长度无关,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

    子线——飞蝇子线是用来连接前导线和毛钩的,一般采用碳素线提高耐磨性,也可以用普通尼龙线代替,使用长度根据需要一般不超过30公分。由于在飞蝇钓鱼过程中鱼种和地点的变化需要经常改变使用毛钩的类型。毛钩直接绑到前导线时,每次换毛钩都需要消耗一截前导线。采用子线连接的方式可以尽量的节省前导线延长了前导线的使用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4-5-15 13:4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