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7|回复: 0

使用丸九鱼饵钓鱼的各种实用技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 18: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丸九鱼饵在钓鲫鱼和鲤鱼方面都有很独特的效果,钓鲤鱼的代表作非慌食和天下无双莫属,钓鲫鱼用饵则重在状态.

      
很多钓友在执著的追求丸九的配食秘方,力求能找到一种能够基本通杀的秘方。也有很多钓友在使用后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导致误解,从此对丸九失去信心。其实正确的搭配丸九鱼饵会给您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1、
使用丸九鲫鱼食的要点并不是味道,而是状态,鲫鱼类丸九鱼食大多数无特殊香味,主要原料无非是薯类、谷类、麦类、麸类,通过不同型号的薯粉、麸皮加以不同尺寸的小麦蛋白纤维和粘合剂而制作成不同的名字的鱼食,实质是换汤不换药。

       2、
鲤鱼类的鱼食与鲫鱼类鱼食最大的不同在于多种味型的选择,鲤鱼类鱼食的制作原料与鲫鱼类鱼食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增添了粘粉和原料颗粒。


        鱼饵的制作:
      1、关于雾化: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所采用的悬坠钓法用的饵料都讲究雾化,理想的雾化状态当然是所钓的水层单位水体中食物颗粒越密集,扩散面积越大越好。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薯粉和麸系饵料

      麸系:来源于麦麸和花生麸,丸九公司的制作水平相当高超,麸系尺寸小,质量轻,可以长时间悬浮于任意水层。同时随着不同原因引起的的水流可以向周围扩散。注意:长时间的悬浮,这一点是国内鱼食达不到的。这就意味着从第一杆开始我们在选定垂钓的水层就有了鱼看得见却吃不着的(相对)的诱鱼物质,如果这些麸系饵料上含有诱鱼的香型或诱鱼的化学物质那结果会怎样?


       薯粉(雪花粉):比重比麸系轻,经过一段时间的悬浮慢慢会降落到底部。丸九的雪花粉有大中小3种型号,分别在不同名字的饵料之中。例如:大新鲫是大片、1:1和尺上是中型、伊木(黄鲫)是小片。3种型号的区别是下落时间,和视觉。
      

      在日本垂钓鲫鱼,由于鱼种和垂钓技法与中国不同,所以饵料的调配也与现在我们的方法不同,丸九鱼食的生产并不是针对中国的,所以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效果。


      日本钓法中采用一钩(上)诱饵,一钩(下)钓饵的诱钓结合方式,鱼食是两种:1、麸系(诱饵)。2、小麦蛋白类(钓饵)。


      我们钓法中两钩饵料相同,如果缺少了麸系饵料那就相当于少了一个雾化层面。 为什么说缺少了一个层面呢,由于麸系饵料可以长时间悬浮的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在任意一个点左右作横向的扩散运动(上下也可以看作是左右),也就是说他可以形成一个立体的雾区。雪花粉在左右横向运动后会纵向向下沉淀底部,雪花粉的体积决定了下降的时间。横向纵向相结合才能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诱鱼雾区。

      2、雾化的时间顺序:
        

      饵料构成中重要的部分——小麦蛋白纤维。小麦蛋白纤维中分长丝和短丝两种。长丝例如:丸3、丸5。短丝例如:@21。


      区别:长丝饵团吸水膨胀后较松散,短丝较紧密。比赛时短丝纤维较适合小鲫鱼吸入。


      小麦蛋白纤维在饵料的构成中相当于一张大网把其他物质吸附于网上,网上物质的残留时间决定了鱼是否会吃你的钩。大家可能在垂钓的过程中都会有体会,当你提钩换食时会看见一团纤维,可是鱼并没吃你的钩,当你重新搓饵上钩后马上就会有吃食的动作。原因就是你的饵料已经把鱼吸引过来,但是可食物已经从小麦蛋白上脱落,造成鱼不吃食(鱼的就饵原则是在耗费相同体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麸系本身没有粘性,靠的是有粘性物质进行聚合,所以雾化时时第一个剥落的。雪花粉略有粘性,第2个剥落(按照大快小慢的原则)。

      长短丝的配合:长丝纤维构成的大网空白处短丝纤维再织上一张小网,从而延长剥落时间。 好了知道了雾化元素的构成和元素的雾化顺序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调配饵料了。



       使用丸九鱼饵小技巧:

       第1:混合型丸九。因为判定离底,所以是的比重一定轻,在大家把鱼钓的差不多的情况下招鱼是关键。GTS的功效就是比重轻,快速雾化,所以主料用它。伊木和丸五的主要作用是调整饵料构成的合理性。


      第2 个根据鱼情我选择了尺上和1:1,原因是这两种食具备了干硬粘条件下依然可以雾化的特性,丸五和@21用来织一张结实的网。


      第3:丸九不一定就要混用,单用疗效一样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4-5-15 20:12 , Processed in 0.165039 second(s), 24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