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4|回复: 0

冬季钓鱼必杀饵—红虫的选择与保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 18: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红虫简介

   红虫是摇蚊的幼虫,广泛分布在各种水体当中,数量庞大,其生物量占水体底栖生物总量的50%以上。红虫的营养丰富,其蛋白质的含量占干物质的50%左右,且大小合适、适口性良好,是水体中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这也使得红虫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鱼、虾、蟹、龟、鳖等经济水生动物优质的天然经济饲料。

  红虫可以在缺氧、低温的情况下生存,在冷水下做饵时依然能够能保持鲜活,达到动态诱鱼、刺激鱼开口就饵的目的。红虫体内充满血红素,体色鲜红。

  所以在北方的寒冷季节,红虫是钓手们在冷水垂钓的秘密武器,同样的环境条件、技术水平,用虫的钓手往往会有更好的收获。
QQ截图20151203132900.jpg

使用红虫的注意事项

   红虫以水体中的有机物为食,在缺少鱼虾等天敌的淤泥以及有机物大量存在的污水、死水水体中可生长并大量繁殖。虽然现在已有人工饲养红虫的技术,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大多数商贩还是就地取材,在臭河、污水中捕捞红虫用以贩卖。

  这种生长环境下的红虫往往都很脏,红虫表面可能会带有别的寄生虫的虫卵,而且虫的体内也会携带大量病菌,常见的因红虫感染的疾病包括羌虫病、坏血症、各种寄生虫病等,所以笔者认为虽然红虫在垂钓中能发挥很大作用,但是请钓友们谨慎使用、注意卫生,特别是在手上存在伤口的时候建议不要使用。
QQ截图20151203132913.jpg

红虫品种的选择

   红虫在北方非常容易购买到,渔具店、花鸟鱼虫市场都销售红虫。购买红虫时要选择鲜活的虫子,鲜活的虫子动态诱鱼效果好而且味道新鲜。常见市场上销售的红虫为公红虫、母红虫、赤红虫(红虫芽子),了解这三种红虫的特性是购买的前提。

1、公红虫

   公红虫通常在野生环境下生长,成体公红虫虫体鲜红透亮,圆润饱满。公红虫个体较大、活力十足,体长在2厘米左右,对鱼的诱惑力非常大,因此深受钓友喜爱。

  公红虫表皮厚实,在穿钩后不宜撕破,非常适合单钩穿红虫垂钓,也是制作红虫扎把儿(扎绑)的最佳选择。但公红虫价格偏高,所以笔者建议除上述两种使用方法优先选择公红虫,制作肉夹馍、纯拉虫时母红虫、江米虫可以代替公红虫,以降低成本。
QQ截图20151203132529.jpg

2、母红虫

  母红虫基本属性与公红虫相似,成体的母红虫颜色浅红,没有公红虫虫体颜色深,体型也小于公红虫。

  母红虫体质明显弱于公红虫,其皮薄而软,所以母红虫通常只用于制作肉夹馍、纯拉虫,不用做单钩穿红虫及红虫扎把。母红虫价格低于公红虫。
QQ截图20151203132614.jpg

3、赤红虫

  赤红虫又叫红虫芽子,体型小于母红虫,因其同体成暗红色而得名。因其价格低廉所以经常打成虫浆或直接用于拉饵搓饵的开制。

红虫的饲养保存

   渔具店、花鸟鱼虫市场出售的红虫避免不了掺杂着死虫和污物,将红虫买回家后应该先充分淘洗,去掉粪便和虫表的污浊液体(污水、红虫破裂后的虫液)。

  红虫洗干净后需将死虫与活虫分离,因为如果将红虫活虫和死虫掺杂在一起,会加快活虫的死亡。分离过后再将虫子放到合适的环境保存起来备用。
QQ截图20151203132627.jpg

1、淘洗

   笔者最常用的淘洗方法很简单,将买回来的红虫放入女士的丝袜中淘洗,如果购买了较多的虫子建议分批次淘洗,以免在淘洗过程中使虫子受伤。

2、分离活虫和死虫

方法1:斜坡分离法

  选择一块合适大小的木板或玻璃板(长宽在30厘米左右即可),把淘洗干净的虫子放在上面。在桌面或地面铺好报纸,放上木板,用物体垫起木板的一头使其倾斜20度左右,此时由于重力的原因,木板上的活虫子会慢慢开始向坡下蠕动,死虫子则留在了板上,这样就分离了活虫与死虫。

方法2:活虫钻眼分离法

   选择合适网眼大小的筛子或抄网,眼的大小不宜过大,以虫子可以将将钻过去为准。接一盆清水,把筛子放入,让筛子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其他地方在悬空。将虫放入筛子,活的虫子会从网眼向下钻以寻安全之所,这样就达到了分离活虫死虫的目的。

3、保存

  将红虫洗干净分离出活虫后就要把它保存起来了。我们选择选择合适的容器(塑料、金属的均可),在盒中垫入报纸、棉布或海绵等垫材。

  把垫材弄湿润但不积水,放入前面处理好的红虫,放至低温环境下保存,温度控制在5摄氏度左右。每两天将虫取出重复一下1、2步骤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4-4-16 22:05 , Processed in 0.109099 second(s), 27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