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4|回复: 0

所有的钓鱼高手通常都是心理学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7 11: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他的秘密饵料

  ■对付鲤鱼,可以用老玉米加水煮至开花,沥干后趁热加入蜂蜜和酒曲搅拌,放入塑料袋密封,再在阳台上放三天。

  他的钓鱼心得

  ■钓鱼和摄影一样,都是“术业有专攻”,什么都拍,往往什么都拍不好。同样,什么鱼都钓,也难说是钓鱼高手。

  ■不同的鱼种,需准备不同的饵料。鲤鱼喜欢吃甜食,就在饵料中加入蜂蜜;草鱼喜欢青草味,饵料宜用嫩玉米。

  ■钓鱼的水体也有肥瘦之分。如果水体是饮用水源水库,用荤饵效果好;如果水体是灌溉水库,就不需用荤饵,甚至可以全素,比如米饭。

  ■野生生物比人类更贴近自然,尊崇四季。所以他会将十月份新打的稻米打成米浆,配制饵料。入秋后就用嫩玉米做饵料。

  ■用爆炸钩钓鲢鳙鱼,如能多人多竿同钓效果更佳。

  刘乾坤 四川资中人。关注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长于图文专题的创作。现为《中国国家地理(微博)》特约编辑。图文专题主要刊载于《中国国家地理》《中国之翼》《西南航空》《上海航空》《户外探险》《中国科学探险》《旅行家》等主流媒体。拍摄及主编的画册有《荥经—四川盆地的锦绣花园》《神龙峡》《南充: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等。

  立秋后的傍晚,太阳染红西边的云彩,白天的暑热开始退去。就在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归心似箭的时候,装备齐全的刘乾坤带着满满的期盼,兴奋地驶下高速。他,要到一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水边,给鱼儿摆一场斗智斗勇的鸿门宴。

  在《中国国家地理》上给四川做了40余个专题的刘乾坤,一直声称自己就是个手艺人,写文章、拍照片、做杂志,都是他换取柴米油盐的手艺。谋生之外,他唯一的爱好就是钓鱼,还有将钓来的鱼变成家乡味道的美食,回馈柴米油盐的生活。

  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钓法

  刘乾坤有个口头禅:“这事儿靠谱。”任何一次策划,任何一次拍摄,甚至面对任何一次他人口若悬河的忽悠,他都用他严谨而不乏创新的逻辑细心思考。这样的人,即使是业余爱好,也贯穿着专业精神,带给人别样的享受。

  钓鱼是刘乾坤少有的爱好之一。对大自然心怀敬畏的刘乾坤,笃信“近水知鱼性”。习惯了摄影思维的他认为,钓鱼和摄影一样,都是“术业有专攻”,什么都拍,往往什么都拍不好。同样,什么鱼都钓,也难说是钓鱼高手。每到一处陌生的水体,都需要向熟悉当地水情鱼情的钓友虚心求教。这里是什么水,这里有什么鱼,它们喜欢什么饵……这些“作战情报”都要搜集处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钓法。你拿白塔湖的方法和饵料,在升钟湖钓可能一无所获。”

  钓鱼的结果,还真不因为你机关算尽而盆满钵满。刘乾坤说,钓鱼和摄影一样,都是亲近自然的活动,需要观察天气,考验眼力和体力。最具挑战性的是,无论你准备得多么充分,结果都可能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他就曾经在金马河的沙塘里不经意间钓起12斤的草鱼,也曾以“堵塘”的方式实战玩十八般武艺后颗粒无收。而自己努力希望成为的高手,无非是根据某处观察到的鱼讯变化,结合自己的经验灵活应对罢了。

  好吃的鱼儿易上钩,饵料一定要投鱼所好

  古人云,“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鱼儿也是有个体差异的,喜欢美食、好奇心强的就最容易成为酷爱和鱼儿斗智斗勇的刘乾坤的猎物。刘乾坤相信,只要把饵料做得足够可口,就不怕没有鱼儿上钩。于是他在“烹制”饵料上,做足了文章。

  巧妙地利用发酵原理秘制吸引鱼儿聚集的窝料,是从小在沱江边上酒厂里长大的刘乾坤的拿手好戏。书上、网上的理论,加上自己和钓友的经验,让刘乾坤渐渐成为了深受鱼儿们“欢迎”的“大厨”。

  针对不同的鱼种,需要事先准备不同的饵料。鲤鱼,喜欢吃甜食,那么就在饵料中加入蜂蜜;草鱼,喜欢青草味,饵料宜用嫩玉米。钓鱼的水体,也有肥瘦之分。

  如果水体是饮用水源的水库,那么因为水库不准投饲料,水“瘦”,用荤饵效果好;

  如果水体是灌溉水库,水生物丰富,那就不用荤饵,甚至可以用全素饵,比如米饭。

  要将水里的鱼聚拢来,首先要“打窝子”,就是在水中投放饵料,将周围的鱼儿吸引到垂钓的范围。

  刘乾坤喜欢自己配制“打窝子”的饵料。他将老玉米加水煮至开花,沥干后趁热加入蜂蜜和酒曲搅拌,放入塑料袋密封,再在阳台上放三天。这是专门对付鲤鱼的打窝料。

  打窝子并非一劳永逸,还要适时补窝子。补窝子要根据鱼情而定,最好以小球或者散打。补窝子要手脚轻、动作小,不要惊动水底鱼群。

  刘乾坤骨子里是个顺应自然的人。他相信,野生生物比人类更贴近自然,尊崇四季。他会选择十月份新打的稻米,用豆浆机打成米浆,配制饵料。入秋以来,刘乾坤就用嫩玉米做饵料,这样的饵料,以对付鲤鱼和草鱼为主,偶尔会钓到丁贵、大鲫鱼和武昌鱼。

  我在刘乾坤钓鱼的小本子上还看到这样一个配方:“鲢鱼或花鲢,玉米面8斤、麸子1.5斤、醪糟酒3斤。先将玉米面、麸子用凉水和好,攥成窝头上锅蒸制20分钟,然后拿出晾凉掰碎放入坛子内,最后将醪糟酒也倒入坛子内,搅拌均匀密封,放在阴凉处发酵20天。”

  制作鱼钩,他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除了这些对付“舌尖粉丝”的“生化武器”,刘乾坤还在鱼钩的设计上煞费苦心。在鱼钩的“十八般兵器”中,刘乾坤最钟爱的是将串钩和爆炸钩结合使用。

  在一根鱼线上根据水深安装不同的鱼钩,称作“串钩”;将鱼饵团和一组鱼钩拌合,让这些鱼钩随着鱼饵团的扩散而舒展,称作“爆炸钩”。这种爆炸钩的饵料,用黄豆粉、米糠等和成饵团打底,再根据鱼情添加小药。

  小药是钓鱼人必备之物,所谓小药即是用中草药做的添加剂,针对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小药。用玉米粉加白醋,拌和菜油饼加少量高度曲酒,开水调匀,趁热用保鲜袋装好排尽袋内空气,再套上2~3层保鲜袋密封,放在烈日下晒几天,待有浓郁酸味时即可使用。施钓时加面粉调拌,是钓浮的饵料。

  他说,用爆炸钩钓鲢鳙鱼,如能多人多竿同钓效果更佳,鱼群来后会长时间不走。同时用手竿或海竿在悬钓区域钓底,也能钓上鲤鱼、草鱼、鲫鱼,一举多得,省力省时。刘乾坤喜欢将串钩和爆炸钩这两种颇费工夫的武器结合在一起,这是他屡试不爽的超级武器。

  每次外出垂钓之前,刘乾坤都会在台灯下细心地安装他的“机关”。到了现场,钓什么鱼、用什么饵、用什么钩、在多深的水下展开、鱼漂将有什么样的反应、何时拉起……一切悉心应对,就像发射巡航导弹之前严密地编程一样。刘乾坤尤其钟爱这种“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事情,至于成败,只是一个结果,过程中的满足感早已让他自觉赚够了本。

  “在很多发达国家,垂钓是纯粹的运动,用的是没有倒钩的鱼钩。钓起鱼儿后称重记录,然后放归水里。我们钓鱼,还要满足美食的需要。”自幼在资中长大,深谙球溪鲢鱼秘制要诀的刘乾坤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唉,哪个喊这些鱼儿生在四川呢。”

  光会钓鱼还算不上真正的高手,还得会做鱼

  将鱼儿从水中钓起,对于从小在沱江边吃着球溪鲢鱼长大的刘乾坤来说,愉悦才刚刚开始。

  刘乾坤记事以来,就会卷起裤管在河里用撮箕捉鱼,长大一些就跟着大孩子学钓鱼。捉来、钓来的鱼,都带回家用“最四川”的方法,给父亲添个下酒菜。“那时候,左邻右舍,哪家做不来几道拿手的鱼,酸菜鱼、红烧鱼、豆瓣鱼、黄焖鱼、清蒸鱼……我就到处去学。”

  做鱼有一个诀窍,刘乾坤乐意透露,就是主料、辅料、佐料,无一不是取自天然。他家里的泡菜都是自己泡的,姜和海椒,都有专门的坛子,保证四季不辍。连豆瓣酱、醪糟,都是自己做。“食材一定要天然的,新鲜的。

  我们经常出去摄影,回来就顺手买点土鸡,有一次同行的摄影家冉玉杰笑我,说我把这镇上最好的一只土鸡捉走了。”有一点他非常自豪:“我一年都用不了二两味精,只在凉拌菜里放一点。”

  如今,刘乾坤最引以为豪的是他将夫人家祖传的干烧鱼发扬光大了。这种兼有干锅和五香麻辣口味的干烧鲫鱼,外酥内绵,适合下酒。冷食热食都行,冷食更好吃。

  更让他得意的是,即使食客中的大厨,啧啧称赞之后,也无法破译其中的天机。

  他只说:“我这个鱼,哪个佐料先下,哪个佐料后下,都是有讲究的。”言下之意,秘诀,我就是不说。

除了各种鲜鱼主题的大菜,刘乾坤还擅长做家乡口味的川菜,尤擅小炒。回锅肉、火爆肥肠、肝腰合炒、火爆腰花一应俱全。还有一道“八分钟兔肉”,类似红烧兔。刘乾坤说,资中人喜欢吃兔子,连面臊子都有兔子肉。

饭后,来一杯武夷山的“大红袍”。这可是刘乾坤每年自制川味香肠寄往福建“换”来的,是他武夷山上的朋友家里自制的,绝无农药污染。

  我问刘乾坤夏天为什么不开空调?他说外出摄影、钓鱼都是为了亲近自然,夏天就是应该出汗,这才是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尊崇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不要刻意改变什么。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好吃、好奇心强的鱼儿往往死得最早。

  只要把饵料做得足够可口,就不怕没有鱼儿上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4-5-9 02:13 , Processed in 0.140273 second(s), 24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