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8|回复: 0

赤眼鳟 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2 08: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20130915005906_3435.jpg         生物学特性        1、外形特征        体长筒形,后部较扁,头锥形,吻钝。须两对细小,体银白,背部灰         黑,体侧各鳞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纵列条纹。鳞大,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尾鳍深叉形、深灰具黑色边缘。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赤眼、红眼鱼。        2、生活习性        江河中层鱼类,生活适应性强。善跳跃,易惊而致鳞片脱落受伤。        3、食性        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草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        4、繁殖习性        赤眼鳟性成熟早,二龄鱼即可达性成熟。生殖季节一般在4-9月份。卵浅绿色,沉性。        人工繁殖1、亲鱼来源及培育2001年11月份分别从邕江捕捞野生赤眼鳟成鱼50组放进池塘培育,从邕江网箱养殖选出50组就地网箱培育,雌鱼个体0.75千克以上,雄鱼个体0.5千克以上,培育饵料均为罗非鱼配合颗粒料。2、试验条件亲鱼培育池为长方形片石池塘,面积1334米2,网箱为3米×4米×2.5米。产卵池为普通四大家鱼的产卵池。2米2小型环道孵化池。催产药物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地欧酮(DOM)。鱼苗培育池为面积200米2的长方形水泥池、面积667米2长方形片石池塘。3、催产孵化情况在5-7月份从池塘中起捕2次亲鱼,从网箱中起捕2次亲鱼进行催产。亲鱼挑选根据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特征进行。雌鱼个体大,腹部膨大,手感柔软富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扩大潮红。雄鱼个体相对较小,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雄配比1:1。使用LRH-A2、DOM混合进行催产,均采用一次性注射,用量参考家鱼用量,注射方法与四大家鱼相同。注:4月28日第一批、6月12日第三批催产亲鱼为池塘培育,因赤眼鳟善跳跃及逃跑,起捕率不高,催产亲鱼比较少。5月10日第二批、6月26日第四批亲鱼来源于网箱培育,成熟度很好。                 赤眼鳟鱼苗培育        1、池塘培育        培育方法与家鱼相同。        ⑴池塘准备 本试验使用池塘为普通片石池塘。在放苗前7天,按常规方法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水源为邕江水,进水用密网过滤,培育水质。        ⑵鱼苗放养 在受精卵孵化出膜72小时后,鱼苗游动能力好,肠管完全形成,放苗下塘。由于赤眼鳟水花细嫩,水质的培育很重要,下塘头5天,可投喂黄豆浆或熟蛋黄。之后过渡到豆粉、鱼苗粉料,后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吃食为集群吃食。        2、水泥池培育        因为第1、2批次孵化鱼苗较少,决定在水泥池培育。        ⑴水泥池准备 在放苗前2天,漂白粉消毒,加注邕江水,进水过滤,经检验毒性消失后下苗。        ⑵鱼苗放养 清水下池,水池配充气机,必要时充气增氧。鱼苗下池后,投喂熟蛋黄,5天后,投喂鳗鱼料,后期可投喂鱼苗浮性料。期间,视水质变化及时冲换水,充气增氧。                 20130915005906_3435.jpg         人工养殖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积2亩~5亩左右为宜,水深1.2米~2.0米。池水要求“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左右。        二、池塘消毒进水        池塘应清除过多的淤泥,冬季干池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化浆100公斤~150公斤消毒,消毒10天~15天后每亩可施放经发酵腐熟的粪肥200公斤~300公斤打基肥,然后用60目筛绢过滤进水。        三、鱼种放养        选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鱼种放入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主养成鱼的池塘,一般每亩放养冬片鱼800尾~1200尾,混养塘每亩的放100尾~200尾。        四、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旱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主养池塘,采用全价配合颗料饲料为好,赤眼鳟的饲料粗蛋白的含量大致30%左右,还可捞取细绿藻及柔嫩、新鲜、适口的水草、黑麦草、蔬菜叶等作为辅助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8%。一般上、下午各投一次。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的投饲原则,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6月~7月及9月~10月摄食较旺盛,盛夏稍缓。        2.水质调控。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2小时,晚上视天气情况适时开增氧机,以防鱼类浮头。pH值保持在7~8.5之间。在养殖中、后期(特别在高温季节),要及时更换新水,使池塘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控制在25厘米~40厘米。10天~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15公斤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呈微碱性,以利鱼类的生长和鱼病的防治。有条件的养户可根据池塘水质、水温等情况,每隔12天~15天左右施用EM液、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水质状况。        3.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清除渔池周围的垃圾,食台(场)上的残饵,水面上的漂浮物等,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要求池水透明度基本控制在25~30厘米,做到保持水质爽活清新。从4月份开始逐步加注新水提高水位,高温季节达到2米左右。4~5月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5~10厘米,6月份后的高温季节7~10天加注新水一次,结合水质状况一般每次10~15厘米。并加强水体环境的管理,清除池边杂草,及时捞除水中杂物残饵,保持食场卫生,保证了良好的水质要求。        病害防治        1.每月泼洒一次氯敌杀菌宁进行水体杀菌消毒。        2.20天左右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10千克。        3.高温季节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        4.对鱼病做到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整个养殖期间仅在6月中旬7号池发现一次锚头蚤寄生性病害,立即使用阿维杀特杀虫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很好。                 20130915005906_3435.jpg         产量        5号池鱼、虾总产量1703.6千克,亩均425.9千克。其中赤眼鳟亩均302.7千克,平均尾重416克;花、白鲢亩均103千克,平均尾重710克;青虾20.2千克。        7号池鱼、虾总产量2874.9千克,亩平均410.7千克。其中赤眼鳟291.5千克,平均尾重385克:花、白鲢102.2千克,平均尾重730克;青虾17千克。        效益        销售总收入为78579.94元,其中赤眼鳟68277.3元,占86.9%;花、白鲢4509.6元,占5.7%;青虾5793.04元,占7.4%。亩销售收入为7143.63元,其中赤眼鳟6207.03元(21元/千克)。生产总成本35922.15元,亩成本3265.65元(苗种费888元、饲料1557.65元、塘租400元、水电药品220元、其它200元)。总效益为42657.79元,亩均效益3877.98元。        小结        1.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为主,配以浮萍和套养青虾提供天然动植物饵料的组合形式,有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降低了饲料系数。        2.适当降低单产水平,配以滤食性鱼类、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和以加注新水为主的水质调控技术,体现了生态养殖的综合效果。                 20130915005906_3435.jpg         生活习性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我围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5-5-8 13:44 , Processed in 0.097660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