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0|回复: 0

春节“恐归”是年味淡了还是心里纠结?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4 05: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每到年底,人们总能听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由于春节团圆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在对春天的理解中,对年的理解中,对岁的理解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我们的信仰,这是我们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就是说,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不仅仅是现在时代的民俗生活,它是以记忆的形式保存了这个民族几乎全部的文化生活内容。但现如今,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恐归族”害怕回家过年呢?这到底是春节的年味淡了还是心里纠结?.@5S
y}"r.z        u
~,M
     说到“恐归族”,我想大家一定知道,这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类群体,这类群体因在节日惧怕回家而得此名。在人们的记忆中,家从来都是最有吸引力的,哪有真不想回家的人呢?但是,也正由于家庭是给予人们最多心理期待的地方,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无力满足这种期待时,就容易出现不愿或不敢回家的消极行为反应。然而,如今面对中国最具影响的春节,“恐归族”的大量出现,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Z@A~V#zQ*k
     我们先看看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城市的人群进行过年回家的调查:问卷调查探寻很多人不愿回家或是不想回家过年的原因。结果显示,有近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烦恼集中在车票、人情消费压力、路途遥远等客观因素上。其中,因春运车票难买导致的交通因素占到83%,家庭或情感因素达到35%,春节消费达到71%。应该说,它集中了“经济、事业和婚恋”等多方面问题所形成的“恐归”心理。XTrZ
Xd#av*t_
     大家都知道,一年里就这么一个春节的气氛最浓了,也是人们一家团聚的大好日子,可是这些春节恐归族们,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人“恐归”呢?笔者想,除了上面所说的开销大以外,春节假期的短暂,车票的一票难求,回家一趟够折腾人的也是一个原因!这样一来,使得这些在全国各地的打工者在回家与不回家的边缘上徘徊,渐渐地也成为了春节“恐归族”的一员。所以,可以说,大抵想回家过春节者,其思想历程不免有一番“炼狱般”的挣扎,即便有皈归城市已修得正果者,内心也难免会有“错位”之苦,由于他的根不在这里。!K#oo#wa xo
     “恐归”心里到底隐含着什么?这七成“恐归族”的出现,在今天看来,又说明了什么?笔者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交通因素占到83%,家庭或情感因素达到35%,春节消费达到71%。”由此看来,笔者认为,还是农耕传统思想与城市现代法则撞击的结果!其实,说穿了,就是开销太大,已经成为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来回的路费,父妈妈人的礼物,走亲访友的花销,晚辈的压岁钱以及同学朋友的饭局应酬等等,这些算下来,还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月收入仅千儿八块的打工族来说,回家过年不“害怕”才怪呢。#CFh"x!y/bL+R#[Z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恐归族”们除了口袋里“差钱”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最近的几年中,在现代文明的视野下,恐怕没有人会否认,春节这个我们国家人民最为虔诚和信奉的民俗里,过于功利形式主义的“礼金式祝福”已经从“民俗”沦落为一种“陋习”。然而,值得警思的是,在这种陋习风中,几乎所有人都戴着道德的假面具,沉湎在道德的幻觉中。走亲访友不送点礼金和礼物,不但社会不认可,本人也无法心安理得。当伪道德成为潜规则化的、通行的道德准则,这也让如今春节的“年味”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淡,“恐归族”害怕回家过年也应该是如此道德幻觉的折射罢了。4AXlH#LSl
@|N4F}
      最后,笔者想对“恐归族”说的是,不管是春节的“年味”淡了,还是心里纠结;不管其它的节日怎样被虚度,也不管长长短短的假期被怎样过度的“消费”,但笔者认为,不论你身在何处,总是对中国传统“春节”有着不可替代的记忆和期盼。因此,面对春节,“恐归族”应该有自己的打算,不要过多在意别人的看法。关键是,你想要什么样的春节!由于春节仍然是我们的最为重要,最能让我们付出情感的一个节日。但愿春节的“密码”不要在我们的记忆中丢失!这才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趋势,也是笔者写这篇博文的原因所在!,P6jH/|[/W)pK8tzs
/U4g2`0HA;s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12356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5-5-9 04:07 , Processed in 0.303722 second(s), 20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