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1|回复: 0

阴差阳错,岁末让咱也笑一笑。。。。。。——乱读随钞之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9 15: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阴差阳错,岁末让咱也笑一笑。。。。。。
——乱读随钞之五十
马望野
================================
大概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吧,已经记不得很实在是哪一年的岁末,多年的同侪杨家澍让我陪他去南锣鼓巷中央戏剧学院剧场去看一出即将要上演的苏联的话剧,剧情特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还在一篇文字中提及。很遗憾,却把剧名给忘记了。不料近日,得知苏联有一部影片,经久不衰,成了保留节目,年年岁末上演,就像我们国家的贺岁片一样,一直演到现在还没有停止过。它的名字就叫《命运的作弄》,一看那剧情介绍,完全和我俩那次看的话剧一模一样,于是就不能不引起在下的兴趣了。我至今搞不懂;是那出话剧改编自电影,还是那部电影改编自话剧?但是那故事梗概,几乎完全相同,都是发生在苏联时期的一个新年的前夜:那时的苏联,全国到处都是火柴盒式的五层赫鲁晓夫楼,单调呆板。整形外科医生热尼亚在莫斯科新居中与未婚妻加琳娜准备过新年。热尼亚要在新年前夜求婚。可热尼亚受邀与自己的朋友们在澡堂里喝得酩酊大醉,那些哥儿们稀里糊涂地将热尼亚送上飞往列宁格勒的航班。恰巧列宁格勒一处住宅的地址与热尼亚新居的地址相同,楼房看上去也一模一样,房间的钥匙竟然也一样,热尼亚误入女教师娜佳的家,娜佳男友愤然离开,娜佳和热尼亚却逐渐相互产生好感,终成眷属。
据说,这部影片,摄制于1975年,当年12月21日正式上映,马上就获得巨大成功。在俄罗斯,人们每年都非常执著地去看这一部片子。自1975年新年上映之后,这部影片就年复一年地播放,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仿佛看《命运的捉弄》已成了俄罗斯千家万户迎接新年的年夜饭似的,几乎变成了经典作品。因此,后来苏联和俄罗斯的主要电视频道在每年的12月31日都要播放它,好象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并始终保持着高收视率。这部电影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开玩笑说,当您不好意思当面徇问别人的年龄时,就可以拐着湾地问对方,“看过多少遍《命运的捉弄》?”那样大概齐就能知道对方年龄的大小了。而且,这部电影中大量表现俄罗斯人过新年习俗的场景,例如装扮枞树、新年前夜洗浴、喝酒、醉酒等,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使他们倍感亲切,现在仍然如此。此外,影片中有9首歌曲,歌词分别是长期被封杀的诗人叶夫图申科、不能去领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斯捷尔纳克以及被克格勃监视迫害的女诗人茨韦塔耶娃的诗。假设从外国人学习俄语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精彩的对白,标准的语音、语调也可以作为学习俄语的范本,何况从中还可以了解俄罗斯的风俗习惯呢!
一句话,这部电影,或这出话剧,亦谐亦庄,寓庄于谐,风趣异常,意味深长,您可以认为它在讽刺首脑意志、板结体制,您也可以想象它在调侃酗酒的虚幻、世态的无常,甚至精彩的对白会无意地触发了您任何一点的无嵇联想得到的意外感慨。。。。。。,它的喜剧的韵律让我不能不想到相声的魅力。我以为,比之《关公战秦琼》,《命运的捉弄》可以说是哥俩一般高。虽然他们的国籍不同语言不同故事不同含义不同,可是二者风趣相同意味相同造诣相同水平相同,都能带来哈哈大笑和深深思索。去看话剧演出的那一天,闭幕后扬家澍和我走出剧场,就不断地嘟囔;绝了绝了!无巧不成书,那是怎么想出来的?妙极了!无理之至,合理之至。无理楞成了合理。绝了绝了!是的,无理的情节表达了合理的内涵,或者说合理的情节表达了无理的内涵。都够绝的,既给了您愉悦也给了您醒悟。据说,由于太受观众欢迎,俄罗斯后来就有电影人拍出了质量还不算坏的续集,可是,却不受欢迎,有不少观众拒绝去观看,那理由呢?竟然认为是“经典无法超越”。有人还说,“续集就是偷走人家心中美好的神话。我不会看它,也不打算看它。”一些网友认为,《命运的捉弄》结尾处理的美妙创意,虽然不是非常现实,但非常唯美和罗曼蒂克。由此可见,这部作品在观众心中所占的分量如何了。(据《环球时报》2011-12-20  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张晓东:《俄经典贺岁片放了三十年》)但是,不瞒您说,这种强烈的反映,却是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然而,冷静下来想一想,我慢慢地也觉得那些持异议的人们,好象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这话怎讲?
对于《命运的捉弄》这个作品,我们大概从艺术和娱乐的方面看重的比较多,而从思想和生活方面琢磨得比较少。您想一下,在那可笑的情节的后面,难道没有更可悲的内涵吗?是什么造成诸如此类的反常的社会现象呢?俺们是局外人,您不很清楚,我也不很明白。但是,从前的苏联人民清楚,现在的俄罗斯百姓明白。人家已经透过热尼亚和娜佳的意外的罗曼蒂克看到了热尼亚和娜佳的难以逃脱的悲哀。他们愿意停留在梦幻一般的境界中,而不愿意回到千篇一律的框架里去啊!虽然大家都知道,“结尾处理的美妙创意,虽然不是非常现实,但非常唯美”。这正如侯宝林大师在他的表演中,不能不让关公去战秦琼一样,在那个社会,有权和有钱的主儿,逼着关公和秦琼非打起来不可啊!您不开打,人家就不给剧团开饭,侯宝林也没得吃了不是吗!据说,毛泽东主席就非常喜欢听候宝林大师说《关公战秦琼》这个相声段子,您以为他老人家就不反对乱点鸳鸯谱、不反对瞎指挥么?想到此处,我也不能不喜欢热尼亚和娜佳的罗曼蒂克,我也不能不欣赏关公和秦琼非打起来了,苦中作乐嘛,笑里带泪啊,轻松轻松,潇洒潇洒,有何不可?有何不好?而那个所谓续集,谁知道是按谁们的节奏在跳舞呢!
但是,我要声明,我以上看法纯粹出于第六感觉,并无什么可靠根据的猜想,但愿我的揣度是不对的。。。。。。
不过,已经阴差阳错,那么岁末也让咱笑一笑吧!
(2011/1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5-5-9 07:13 , Processed in 0.166999 second(s), 20 queries .

返回顶部